R742.3
目的:探讨婴儿脑性瘫痪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98年4月至2000年6月确诊的128例婴儿脑性瘫痪患儿分为干预组30例,未系统干预组35例,门诊转诊的63例为对照组。3组其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病情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采用体格发育、神经系统检查及中国儿童智能发育量表评定发育商。结果:①发病原因依次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72例(56.2%)及颅内出血(ICH)12例(9.3%),高胆红素血症(高胆血症)32例(25%),感染7例(6.5%),早产儿5例(3.9%)。②干预组的体重、头围明显大于未系统干预组及对照组。③干预、未系统干预及对照3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各为(75.6±12.7),(38.4±13.8),(49.7±13.6),(P<0.01);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各为(83.3±15.3),(40.6±17.6),(51.4±14.4),(P<0.01),干预组明显高于未系统干预及对照组。结论:防治的重点应是预防及治疗HIE,ICH,高胆血症,感染及早产。早期干预和新生儿期后治疗以及水疗指针疗法的综合干预可以改善婴儿脑瘫的预后。
No abstract available
周晓玉, 钱家萍, 许植之, 程锐, 李勇, 宋韶鸣.婴儿脑性瘫痪的病因与防治探讨(附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2):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