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529.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患儿早期出现呼吸节律改变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4例TBM,59例化脓性脑膜炎,112例中毒性脑炎及10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4组,进行呼吸节律的临床观察及头颅CT检查,并分析其与病理、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组患儿的呼吸节律改变发生率依次是79.4%,13.5%,11.6%和14.7%;头颅CT脑积水改变的发生率分别是88.2%,15.2%,1.7%和1.9%,各组与TBM比较均P<0.01,TBM的呼吸节律改变及CT改变可出现于病程的早期。结论:79.4%的TBM患儿可出现明显的呼吸节律改变,其中55.88%为病程早期,其发生机制除与TBM的病变以脑底明显这一病理改变有关外,主要与其早期出现的脑积水、脑室扩张密切相关。这一临床特征及其CT改变均可作为TBM早期诊断的线索,在与其它脑炎的鉴别诊断上也有重要意义。
No abstract available
曾虹, 林广裕, 林郁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呼吸节律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初步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5):6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