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VWF D-二聚体及蛋白C水平的变化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722.12

基金项目:


Levels of serum von Willebrand factor,D-dimer andprotein C at an early stage in newborns with asphyxia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以及蛋白C(PC)的变化规律观察新生儿窒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9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浆VWF、D D及PC水平,并与25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血浆VWF、D D平均值分别为:(140.18±28.38)%,(3.92±1.50) mg/L,与对照组平均值(111.80±17.19)%,(0.42±0.21) mg/L比较均增高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C平均值(2.85±0.55) μg/ml,与对照组(4.73±1.88) μg/ml比较明显降低,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VWF、D D、PC平均值(128.99±11.18)%,(1.43±0.84) mg/L,(4.17±1.32) μg/ml比较变化明显(P<0.01 或 0.05)。轻度窒息组血浆VWF、 DD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亦增高显著(P<0.01 或 0.05),而血浆PC平均值降低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但重度窒息组血小板值较对照组低。结论:新生儿窒息后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反映血液呈高凝状态,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窒息分度有关。血管内皮损伤在窒息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No abstract available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肖红, 刘汝河, 陈铭珍, 徐军发.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VWF D-二聚体及蛋白C水平的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3):251-25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03-03-2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湘ICP备17021739号-4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