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725.6

基金项目:


Etiology of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了解小儿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药敏、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70例HAP患儿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药敏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70例HAP患儿,小于1岁占73.5%,免疫功能低下占65.3%。原发基础疾病占 74.7%,ICU患儿占68.2%;②体温为38℃者占39.4%,未梢血WBC≥12.0×104/L者占36.4%;③170例HAP检出细菌21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61株,占呼吸道感染菌的74.9%。前4位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39例HAP患儿的124株的杆菌中检出43株产ESBLs菌(34.7%)。有30例两种菌混合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真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为主;④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一、二代头孢及多数三代头孢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安培南、舒普深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高,葡萄球菌、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未产生耐药性菌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100%耐药;⑤治疗初按经验性选药,待痰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总有效率 85.9%,预后不良(危重退院、死亡)14.1%;⑥影响预后因素主要与原发病、机体免疫力、细菌种类及数量有关。结论:小儿HAP高危因素为:①婴儿;②免疫功能低下;③原发严重基础疾病;④住ICU病人; 菘股厥褂貌坏保虎藁肪骋蛩丶耙轿袢嗽狈婪兑?识不强。小儿HAP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需及时做病原学监测及药敏试验。小儿HAP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多数对一、二代头孢耐药,先锋必/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较高,抗感染同时还需提高免疫力、营养支持及调节内环境紊乱。

    Abstract:

    No abstract available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韩晓华, 袁壮, 赵淑琴, 刘春峰, 张智洁, 刘勇.小儿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6):545-54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03-06-2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湘ICP备17021739号-4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