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T1)缬沙坦,对恢复哮喘大鼠气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生成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和意义。方法:SD清洁级大鼠32只,体重在100±10g,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卵蛋白(OVA)激发2周组,C组:OVA激发4周组,D组:OVA激发4周后缬沙坦干预组。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气道的HGF,AngII和TGF-β1的表达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气道病理变化。结果:A组HGF较B组有明显差异[(5.49±1.34)%vs(10.69±0.96)%,P<0.05],C组为(11.85±0.87)%,较A组升高(P<0.05),D组为(15.58±1.06)%,较B组、C组升高。AngII和TGF-β1的表达则随着OVA激发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使用缬沙坦后两者都明显下降。经抗原致敏和激活的大鼠气道上皮脱落炎性细胞堆积呈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而缬沙坦干预组的病理改变较轻,上皮细胞较完整,炎性细胞和纤维细胞较少。结论:①HGF随着气道重塑变化浓度有所改变,说明早期HGF即有保护气道作用,和TGF-β1呈负相关性,有拮抗纤维化的作用;②AT1可改善气道重塑过程,可能是通过升高气道HGF水平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